背景
早於2019年,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提出,為協助工傷僱員於受傷後盡快得到適當治療,避免工傷工友與其他病友爭奪公共醫療資源,推出研究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,由政府出資,於私營巿場購買醫療服務,讓工傷工友能夠盡快得到適切治療。
經歷了三年的籌備工作,勞工處於2022年9月23日,推出為期三年的「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」。
然而作為一個有關僱員權益的「先導計劃」,我們還是有迹可循。就如2006年政府推出「工資保障運動」,想讓清潔及保安行業的僱主自發承諾給予清潔及保安工友「市場平均水平的工資」。可惜因為運動成效不彰,坊間意識到不以立法方式無法保障低收入工友的基本生活水平,才促成「最低工資條例」立法,並於2011年5月1日正式實施。
由此可見,「先導計劃」的實施情況,有可能成為日後長逺政策的雛形,而現時「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」的安排重點如下:
- 外判的個案管理模式
甲、 由「盈健醫療集團有限公司」旗下的「雅名有限公司」實施先導計劃;
乙、 每位參與計劃的工傷工友會由一位「個案經理」跟進;
丙、 「個案經理」會為工友安排普通科醫生/家庭醫生/骨科專科醫生/職業醫學科醫生/物理治療師/職業治療師/影像檢測服務/電診斷檢測服務等醫療支援,工友只須支付公立醫院的醫療費用;
丁、 「個案經理」會為工友提供心理及情緒支援,並為工友制訂重投工作計劃,與僱主協調安排試工/輕工/工作調整,最終協助工友重返工作崗位。
- 參加計劃的資格
甲、 必須為建造業僱員,並於從事建造業工作時受傷;
乙、 工傷意外於2022年9月1日或以後發生;
丙、 傷勢為「肌肉骨骼」受傷;
丁、 傷後6星期仍未能復工或預期未能於6星期內復工;
戊、 建造業工友於受傷後6個月內可參加計劃。
「先導計劃」能夠幫助受傷工友盡快得到合適診斷與治療,這方面是絕對值得肯定。然而計劃安排尚存在可優化之處,在此亦列出一二,供各位將參與計劃的工友參考,亦讓各位能夠繼續給予意見,讓勞工處優化計劃安排。
- 參與「先導計劃」須停止接受公營醫療服務
勞工處發言人指,參與「先導計劃」後須停止於公營醫療系統的治療服務。這點就讓工友很為難,亦即接受「先導計劃」與接受公營醫療系統只能二選一,讓工友自主選擇醫療服務上受到相當限制。
勞工處發言人亦指,於參與「先導計劃」之後,如同時有公營醫院骨科排期,公營醫院骨科排期雖不用取消,但亦須要延期。
- 「先導計劃」的醫療服務並不包括手術費用
從我們接觸的工傷工友身上觀察得到,嚴重受傷的情況,例如骨折或其他嚴重傷勢,當工友被送到醫院之後,醫院都會盡快為工友安排手術治療。同時亦有另一種軟組織受傷的情況,往往是經歷一段治療觀察的階段,醫院才會安排手術治療。
然而「先導計劃」在現時安排上並不包括手術費用,但又同時要受傷工友在「先導計劃」與公營醫療當中二選一,這個安排無疑會排拒了一部份傷勢較為嚴重的工友,那麼與「先導計劃」成立的初衷又有否背道而馳呢?
總括而言,計劃能夠幫助受傷工友盡快接受治療,值得肯定。但計劃執行期間必然會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問題。各位工友如參加計劃之後,遇上任何困難或疑惑,記緊要提出意見,向勞工處有關部門作出反映。我們相信民間的聲音能夠促進政策完善。期望三年之後,計劃結束,政府能夠推出一套更加長遠完善的工傷僱員復康支援政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