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坊工友服務處
  • 關於街工
    • 新聞稿
    • 發展里程
  • 培訓及教育
    • 再培訓中心
    • 教育中心
    • 自在人生自學計劃
  • 我們的工作
    • 服務
    • 社區支援
    • 勞工支援
  • 街工頻道
  • 支持街工
    • 捐助及支持
    • 成為義工
  • 聯絡街工
    • 議員辦事處
    • 綜合服務中心
Search
  • 關於街工
    • 新聞稿
    • 發展里程
  • 培訓及教育
    • 再培訓中心
    • 教育中心
    • 自在人生自學計劃
  • 我們的工作
    • 服務
    • 社區支援
    • 勞工支援
  • 街工頻道
  • 支持街工
    • 捐助及支持
    • 成為義工
  • 聯絡街工
    • 議員辦事處
    • 綜合服務中心

#2020年終回顧 #影響香港人的一件大事


Kwok Mark2020-12-30T23:07:45+08:00

2020快將結束,各大傳媒紛紛推出「十大事件回顧」,但對我來說,今年香港只有一件大事。

是新冠肺炎疫情嗎?是立法會泛民總辭嗎?是港人移民潮湧現嗎?對我來說,都不是。以上提到的,都是影響力更大的一件事所產生的結果!我認為唯一的大事,是眾多大事件的因由,亦可說是萬惡之始。

這一件大事,就是「2020林鄭沒有認錯下台」。

試想想,不是林鄭的一意孤行不封關,疫情怎會至今仍如此反覆?看看澳門的賀特首,早就封關把疫情壓了下來,還高調地把香港定為高危地區,兼且最近鏗鏘有力地公佈,可讓澳門市民任選疫苗,林鄭就連尷尬也來不及而氣急敗壞地改口,說是一場誤會,香港的疫苗也是可以讓市民選的。如此被鄰近特區首長狠狠的打了一巴掌,為什麼還要留任繼續成為他人眼中的笑柄呢?

再想想,不是林鄭要求人大解決「民主派四子」在報名參選立法會時被DQ,是否仍可延任的問題,四位泛民議員,會遭到DQ嗎?再引申,會發生泛民總辭嗎?現在建制派真的是「多得佢唔少」,需要做忠誠的反對派,一方面要鬧政府,但另方面又要對政府議案投贊成票,實實在在的兩邊不是人。林鄭此舉一次過得罪整個政圈,連建制派都想她下台,但她竟然厚顏地仍然在位。

又再想想,不是林鄭把香港的自由收窄到如此地步,香港人會紛紛想移民外國嗎?由上年硬推逃犯修訂條例開始,200萬人上街要你下台你不下,還動用警察暴力鎮壓示威者、濫捕、濫告。此外,濫推限聚令,表面是防疫,實際上是遏止社會表達對政府的不滿。更甚的是,年中推出國安法,眼見一個個示威者不是流亡就是入獄,很多香港人對香港前景絕望,都移民了,可是林鄭依然穩坐香港特首的席位。

也許,有人會質疑,下一位特首,會不會更差?誰知道呢!但林鄭下台,是責任所須,做得差劣,就要下台。不下台,不是無恥,還可以是什麼原因呢?

Share this post

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Google + Email

Related Posts

小學功課輔導班及中英文專科課程

小班教學,跟進個別學生情況因材施教,教學手法生動有趣,我們不單是導師,更是孩子們的玩伴和好朋友。 *經濟困難家庭可聯絡負責同事提供協助 查看全文

停課下補習社輸得很慘,但家長輸得更慘!

雖然今次是第四波疫症,但對於中小學和補習社,前後已有合共三次勒令停課。為甚麼有四波疫症但只有三次停課呢?因為第一次停課是跨越第一波和第二波疫情。因此,停課日期,非常非常長。對補習社而言,連續長時間停課,構成的損失,當然非常慘重。 雖然已有多次停課的經驗,但今次教育局仍沒有吸取過往的教訓,只懂得停課,其他事情卻闊佬懶理,不考慮業界的存活困難外,也不理會雙職家長如何照顧不得上學又不得去補習中心的子女。 一般而言,補習社都很歡迎長假期,因為家長會替孩子多報些課外活動或加強學習的課程。但現在疫症爆發,在聖誕假期家長都不願意讓孩子多報學習活動,補習社的情況更加雪上加霜。 更急需解決的問題,是家長的困擾。有很多家長來找我們求助,很擔心當疫症再度爆發時,孩子不可回校上課,但補習社又須停業,可是自己又要去上班,難道真是要獨留兒童在家嗎? 他們問我有甚麼解決辦法,我試過叫家長們把孩子放在我們的議員辦事處暫托,但人數太多,我們都接收不了那麼多。補習社不單單是學習的地方,而且會為家長提供托兒服務,但現在補習社不可開放,就難為了家長。教育局說補習社要停課兩星期,但並沒有考慮補習社停課令家長需面對大量的問題。 其實政府很應該與補習社的業界代表會面,去諮詢和共同研討更好的解決方案。可惜現在的林鄭政府都不願意聽聽民間意見,獨斷獨行、極之離地,害苦了本港眾多家長! 查看全文

【街工頻道】 第6集:開工不足

近期最新熱話 — 開工不足,到底咩係開工不足呢?喺呢個情況下工友又得到咩保障咩?今集就各位分享一下。 工友們如遇到問題,歡迎致電2410 0360向本會查詢啊。 查看全文

食環署答應延續公眾街市租金減免措施6個月

【跟進榮芳街街市商戶求助】 【食環署答應延續公眾街市租金減免措施6個月】 早前我們收到葵芳榮芳街街市商戶的求助,指食環署的租金寬免措施將於9月30日到期,鑑於現時社會環境惡劣,營商困難,要求延長有關措施,以舒解民困。我們馬上去信食環署署長,爭取延長有關租金減免措施。 我們剛收到食環署的回覆,表示將延續轄下公眾街市攤檔百份之七十五的租金減免措施(由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),為期6個月。 查看全文

保就業計劃 在20年9月至11月期間 不可放無薪假及解僱員工

已申請第一期僱主須再申請 僱主申領律貼後 在20年9月至11月期間 不可放無薪假及解僱員工 如工友發現僱主申請律貼後 強迫放無薪假及遭解僱等情況 歡迎聯絡本處跟進 電話:2424-1456 查看全文

【街工頻道】 第15集:工傷個案中保險公司與公證行的角色

很多工友遇到工傷之後,都會接獲自稱[保險公司代表]的朋友邀請,安排工友進行家訪、面談、陪診、見保險公司指定醫生進行檢查、撰寫會面記錄甚至協商和解等等…… 那麼為何公證行會接觸受傷工友?公證行於《僱員補償條例》以及民事索償中的角色是什麼?今次就由阿Mark同各位工友闡釋一下。 工友們如遇到問題,歡迎致電2410 0360向本會查詢啊。 查看全文

【街工頻道】 第12集:兼職期間受傷

在生活費用持續高漲的環境底下,好多工友都要做多份兼職幫補家計。工友們遇到工傷已經愛煩惱,若然於兼職期間遇到工傷又點辧呢? 今集就同各位分享個兼職期間的工友故事,期望各位工友惜此有所警惕,保留番工時記錄以及工作證明啊。 各位工友如果想進一步了解相關法例內容及申索程序,歡迎比個電話我哋查詢啊,電話號碼係:2410-0360。 查看全文

芷欣——「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聯席」成員

2013年的一次羊癎症發病(影片字幕有誤),令她陷入昏迷、失憶,自此病患纏身,改變了她的人生。不但家人將她趕出家門,求職亦屢屢碰壁,無奈之下,年紀輕輕的她只可寄宿老人院。 她的故事,折射了本港殘疾人士面對的生活和求職困境,一次又一次的嘗試,換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否定和拒絕,現時對殘疾人士不友善的就業環境,以及不同形式的歧視,令他們即使有學歷和能力,都無法獲得僱主聘用,無奈之下,不少人只好依靠社會福利維生。 為了改變這個情況,芷欣在三年前加入「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聯席」,成為運動中常見的一員,努力多時,不過希望政府聽見,加強支援殘疾人士就業的措施,令他們獲得平等合理的工作機會。 短短五分鐘,希望你可以聆聽一下她的故事。 查看全文

#卸責又愛邀功 #怎會是稱職?

林鄭近期在社交網站發佈的馬後砲,讓公眾見識到她不願承擔責任的一面。大家認為,中央領導,會看不到嗎? 本月初,林鄭月娥在網上發放自己與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對談的片段。其中提到在人大通過港版國安法之前,早為港版國安法成立了一個「核心小組」,成員包括她本人、律政司司長及保安局局長,向中央政府提供了很多意見。她更表示北京中央很重視她的意見,因而笑容滿面,充滿信心,更為平定反修例運動而沾沾自喜,予人感覺,香港歷史應為她記下一功。 怎知,不少市民卻為此嘩然,因在國安法推出之前, 律政司司長已多次回應不清楚國安法的條文細節, 並聲稱沒有參與任何有關的草擬過程。現在林鄭竟親自承認他們是有參與提供意見並獲中央接納,前後不一,完全自相矛盾。 如果林鄭「核心小組」真有參與港版國安法立法提供意見,為何他們在推出前不敢承認? 是怯於當時還未完全平靜下來的民間示威行動,還是怯於立法會和傳媒的質詢? 但無論原因是什麼,特區政府當時把整個港區國安法立法要負的責任,完全推給了中央政府,如今很明顯,是推卸責任的行為。如果當時港區國安法引起什麼重大問題出現的話,他們就可以置身事外;但現在她們覺得是成功了,便急不及待地出來邀功。 好的下屬,應該面對壞結果時幫老闆背負責任,有好結果時則歸功於老闆。林鄭剛好做相反的,大家可以猜想得到,中央會怎樣看她呢? (圖片來源,: 林鄭月娥2021年1月1日facebook社交網站上載短片的截圖) 查看全文

【街工頻道】 第1集:疫情下的無薪假

【街工頻道】第1集:疫情下的無薪假 大家好!肺炎疫情已經持續多月,「街工頻道」第一集想同大家講講喺勞工法例下,僱主可唔可以迫僱員放「無薪假」?究竟我哋打工仔隔離緊有冇人工出呢? 第1集我哋請左我哋街工嘅勞工幹事Leo去同大家講解呢個問題! 查看全文

認識我們

  • 關於街工
  • 聯絡街工
  • 捐助及支持
  • 成為義工
  • 議員辦事處
  • 街工頻道

地區工作

  • 社區支援
  • 服務
  • 新聞稿

教育及培訓

  • 再培訓中心
  • 教育中心
  • 自在人生自學計劃
街坊工友服務處 © Copyright 2020. All Rights Reserved.